近日,有關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(下稱“中國廣電”)組建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的消息,被媒體密集報道。而消息主要來自廣電方面,據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士告訴行業(yè)媒體,由于此事并非由工信部主導,所以工信部這邊并沒有更多消息。
業(yè)內人士也對中國廣電是否成立一事,語多踟躕。
中國廣電 信號意義都大于實質
2010年國務院發(fā)布了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,按照方案規(guī)劃,2012年將是三網融合試點階段的最后一年,規(guī)劃要求,2012年應完成初步試點,成立廣電統(tǒng)一的運營單位。
11月15日,有報道稱,國務院已經下發(fā)文件,同意組建中國廣電,由財政部出資,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,注冊資本45億元,財政部出資40億,廣電自籌5億。
對于這個消息,華創(chuàng)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能不能正式成立還難說,現(xiàn)在一切都還只是媒體報道的消息。
另一位業(yè)內三網融合研究專家在與《證券日報》記者交流時,對于中國廣電網絡公司是否正式成立一事,也頗為在意,他表示,還是要等中國廣電正式成立以后再發(fā)表意見。這位專家的態(tài)度,透露似乎此事中間尚存了許多不確定性。
馬軍認為,如果今年年底成立中國廣電,也可能只是廣電方面按照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的時間點要求,給外界一個信號。他表示,不管中國廣電成立與否,其信號意義都大于實質意義。
45億資金遠遠不夠 內部整合路途艱難
“中國廣電可以隨時成立,但是成立以后能做什么需要思考,”馬軍表示,這個公司要成立,要解決一些問題,如資金來源、運營問題、網絡建設、競爭的問題等。
顯然,45個億的資金量,相比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注冊資金,堪稱微不足道。對于組建中國第四大運營商來說,也遠遠不夠。目前全國有線網絡的總體資產評估額約為1500億元、凈資產700多億元,若加上上市公司資產的評估數(shù)值,其有線網絡的總資產約為1800億元。國網公司僅45億的資產顯然無法完成對各地方廣電公司的整合。
馬軍指出,整合模式主要是通過收購、控股、行政命令。但無論哪一種整合模式,都難度很大。“廣電最早想通過行政命令整合,但最終可能沒能走通,中間又通過收購資產控股來整合,但因為利益劃分的問題進度很慢”,他認為,行政命令與收購控股并行,可能會是相對快一點的模式。
但有分析人士指出,此法應用在對歌華有線、華數(shù)集團、電廣傳媒、天威視訊等上市公司的資產整合上仍然有很大的難度,馬軍也認為如此。在他看來,廣電內部整合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,因為廣電內部整合很難,這主要是由廣電系統(tǒng)的管理機制和歸屬問題決定的。
中移動缺位 中國廣電短期無競爭實力
此次消息中,最為令人意外的是,此前盛傳的中移動參與出資中國廣電并沒有實現(xiàn)。馬軍認為,如果中移動真的并未入股,是廣電網絡公司的一大損失。因為在運營商中,中移動的寬帶資源較弱,而盡管中國廣電可以開展全業(yè)務運營,但在固網寬帶上毫無疑問是新手。中移動與廣電網絡不管是在網絡建設還是在業(yè)務運營上,都可以彼此取長補短,緊密合作。
對于中國廣電與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,有分析人士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從未來講,中國廣電各項整合完畢后,有可能會憑借政策優(yōu)勢及其自身的一些其他優(yōu)勢,在市場上有其一席之地。但從近幾年來說,中國廣電網絡公司并不具備與電信運營商競爭的實力。
“ 如果未來的監(jiān)管體制發(fā)生變化,比如監(jiān)管放松,甚至產生融合的監(jiān)管體制的話,這會讓廣電更早地參與市場競爭,對廣電和電信運營商來說,都是機遇與挑戰(zhàn)并存的。”
由于中國廣電短期內并無競爭實力,馬軍對記者表示,這個消息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只是消息面上的影響。至于日后實際發(fā)展中最先受益的,當是參與廣電網絡建設運營的設備商和終端廠商。